大牛配资 护好生态颜值催生经济价值
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强调,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牛配资,推进绿色低碳发展。以科学、有效的生态治理推动绿色发展,能够将生态治理效能转化为先进生产力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。
绿色是生命的象征、大自然的底色,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、人民共同的期盼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,注重点面结合、标本兼治,生态治理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转变。京津冀、长江经济带、粤港澳大湾区、长三角地区、黄河流域等跨流域、跨区域生态治理推动绿色发展模式基本形成,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成效显著,“海陆空”生态得以有效修复。据2023年发布的《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》白皮书,2012年至2021年,我国累计完成造林9.6亿亩,防沙治沙2.78亿亩,种草改良6亿亩,新增和修复湿地1200多万亩。2012年以来,我国以年均3%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.6%的经济增长,单位GDP能耗下降26.4%,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。
与此同时,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》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》等多个政策相继印发,旨在充分发挥区域重大战略的提升引领作用,坚持以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,通过打造绿色发展第一梯队,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水平整体提升。
比如,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,在交通、环境、产业、公共服务等领域协同推进,强化了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。《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》白皮书指出,以京津冀地区为重点,开展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,扭转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华北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趋势。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,构建布局合理、蓝绿交织、清新明亮、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,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“样板之城”,对全国具有重要示范作用。
又如,我国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,协调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,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,使长江经济带成为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主战场。通过大力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,深入实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、化工污染治理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、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“4+1”工程,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,开展长江岸线利用项目及非法矮围清理整治。
也要看到,当前,生态治理还面临着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不畅、生态治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。因此,要多措并举,破解难点。
一方面,构建完整、科学的生态治理体系,畅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渠道。绿色发展的关键是把相关产品的生态价值成功转化为经济价值。要充分发挥生态文明体系在资源有效利用与保护、环境污染防治、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规范与约束作用。同时,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,坚持生态治理领域的执法必严、违法必究;深化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机构改革,实现生态环境监督、管理、运行机制的协调有序。
另一方面,理顺各生态治理主体关系,优化生态治理结构,形成生态治理推动绿色发展的有效市场。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成经济价值的过程中,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实现有为政府、有效市场的充分结合。进一步理顺政府、企业、非政府组织、普通民众等各生态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,实现多元主体间相互协调与合作大牛配资,发挥各主体在生态治理中的相互协作作用,使多元参与主体共同发展,整体获益,形成合作效应。